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手工制作。(祁曉軍 攝)
回顧:敬老扶幼工程
為3200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服務,分別為1萬名、2000名和2300名殘疾人提供基本輔助器具適配服務、托養(yǎng)服務和實用技術培訓。
身邊事:讓特殊兒童不再特殊
“開始傳球,球停在誰的手里就上來介紹自己。”1月13日上午,西寧市城北區(qū)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的教室里傳來陣陣歡笑聲,這是中心的一堂游戲課程。
每天8時30分中心開始晨練,孩子們在這里將度過美好又快樂的一天。
小樹、小花、太陽……每日不同的活動中,孩子們在老師的陪伴下,認真地在紙上描繪著。雖然他們的動作有些緩慢,色彩搭配也不夠完美,但是看著他們認真的眼神、洋溢笑容的小臉和那一幅幅充滿童趣的圖畫,快樂和幸福早已浸潤在所有人的心田。
睿睿(化名)是一名智力殘疾的孩子,通過近幾年的康復訓練,已經可以自己動手做筆筒了,看到睿睿如今的表現,老師們很開心。青?;垤`智障人士社區(qū)服務站負責人葛廣勤說,睿睿剛到中心的時候什么都不懂,現在通過康復訓練,已經學會了很多東西。
“在這里工作了20年,很多孩子都是我看著長大的,我已經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,每每看到孩子們有進步,我是發(fā)自內心的高興,我希望孩子們能夠茁壯、快樂地成長,健康開心每一天。”葛廣勤說。
社交禮儀、興趣愛好……中心墻上掛著的一張圖文并茂的活動統(tǒng)籌表十分醒目,葛廣勤告訴記者,這里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殘疾,在康復服務工作上面,他們通過分析殘疾人康復需求,有針對地開展康復,提供功能技能訓練、輔助器具適配、心理輔導等康復服務。
“經過康復訓練,現在已經有十幾名孩子走出這里,在力所能及的崗位上發(fā)揮自己的力量。”葛廣勤說,她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在孩子們的心中撒下愛與平等的種子,讓他們知道特殊群體并不特殊,他們也可以做得很好。
授人以漁,注入活力,無障礙設施改造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的一大保障。
51歲的曉寧(化名),在多年前因腦梗引發(fā)殘疾,如今,行動多有不便,城北區(qū)殘聯依照殘疾人的居住環(huán)境、生活狀況制定一戶一案、一戶一策的改造方案,最大程度滿足殘疾人家庭個性化需求。給曉寧的家中實施改造,衛(wèi)生間馬桶旁安裝了扶手,洗臉臺實施了低位改造,更換了馬桶。改造后的廚房,增加了收納空間,東西歸置得更為整齊,灶臺也實施了低位改造。
看著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居住環(huán)境,曉寧心里高興極了,“以前上廁所要人扶,現在自己一個人就行。”曉寧說。
受益于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還有文萍(化名)。身患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她,洗澡、如廁必須在家人幫助下才能完成。去年,城北區(qū)殘聯為她家做了無障礙改造,給衛(wèi)生間打了地坪、更換馬桶、安裝扶手,解決了她日常生活中的煩惱。
兌現:去年為43187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
康復服務成效明顯、權益維護持續(xù)加強、社會保障穩(wěn)步提高……2021年,我省殘疾人事業(yè)發(fā)展順勢而為,乘勢而上,全省共投入3950.2萬元資金,為43187人實施精準康復服務,康復服務率99.33%。為3302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服務,為20777人實施輔助器具適配,分別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任務的103%和207.8%。
此外,落實省級群團協(xié)同化項目資金35萬元,對45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。